我们都知道职员在工作期间发生了工伤
我们都知道职员在工作期间发生了工伤,是必须要进行工伤认定的,这样才能得到更多的赔偿金,那么中暑后的工伤鉴定的流程是怎么样的?中暑属于物理因素职业病,可以拿着医院的诊断书,到职业病鉴定中心申请鉴定就可以了,那下面就来听听我们的看法。
中暑属于物理因素职业病,先向职业病鉴定中心申请职业病鉴定,而后向人社局申请工伤认定。
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四)患职业病的;国家卫生计生委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 全国总工会《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1.中暑
中暑能否认定工伤?
中暑是指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或在炎热环境中进行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以高热、皮肤干燥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
依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1)第十九条等规定:“劳动者因高温作业或者高温天气作业引起中暑,经诊断为职业病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与此同时,依据《关于印发<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的通知》等规定,将物理因素所致中暑列入职业病范畴。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等规定,患职业病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因此,职业病中暑理论上是可以认定为工伤。
但不是所有的中暑都能认定为工伤,例如上下班途中中暑。依据《工伤保险条例》(2)第十四条等规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因此,无论乘坐何种交通工具,只要是上下班途中,除非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法定事故伤害外,任何疾病、伤害(含中暑)均无法认定为工伤。
根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第十七条等规定可知,一般情况下,认定高温作业或者高温天气作业的标准为,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
综述,只有职业病的中暑从业者(在高温环境下作业,有高温接触史,且中暑与工作有关系)方可认定为工伤,享受工伤保险相关待遇,例如钢铁工人、建筑工人和环卫工人等。职业病中暑能够认定工伤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存在高温作业或高温天气作业事实;二是经职业病诊断机构诊断为职业病。两个条件均满足的情况下,可认定为工伤。
一般情况下,职业病中暑被认定为工伤后,职工所应享受的相关待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1、停工留薪期待遇。停工留薪期是工伤职工专享的假期,指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期限。以北京为例,用人单位按照《工伤认定决定书》所确定的伤害部位,根据工伤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书》所提示的休假建议,对照《停工留薪期目录》列出的受伤部位,确定受伤职工停工留薪期限,停工留薪期内工伤职工享受原待遇。例如:受伤前职工工资5000元/月,停工留薪期内,用人单位依然应按5000元/月的标准向工伤职工支付工资待遇。
2、工伤医疗待遇。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条等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治疗工伤部位,符合规定范围的各类费用,工伤职工无需承担。
3、其他待遇。工伤职工中暑被劳动能力机构鉴定为1-10级的或工亡的,可按照伤残等级享受相应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工亡补助金等,以及劳动合同解除/终止时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待遇。
综合上面所说的,中暑是可以被认定为工伤的,因为这是属于物理职业病,也是可以实行工伤鉴定的,因此,对于劳动者来说一定要清楚中暑后的工伤鉴定的流程是怎么样的?这样才能得到更好的赔偿,也会挽回自己的损失。
相关内容:
·一、单位不发加班费仲裁解除劳动合同是否可以?
一、单位不发加班费仲裁解除劳动合同是否可以?
可以,对于公司不给加班费的情形,属于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情形,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另外,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撤销工伤认定期限的法律规定包括哪些?
在当今这个社会,您都知道的是,工伤认定是有一定期限规定的,也就是说进行申请之后,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必须做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普通的劳动者想要知道是否可以撤销工伤的认定以及撤销工伤认定期限的法律规定包括哪些?接下来我们将为您详细的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一、撤销工伤认定期限的法律规定包括哪些?
工伤认定可以在没有做出决定之前撤销。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60日内作出工伤...
·员工故意不签劳动合同怎么办
一、员工故意不签劳动合同怎么办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与员工建立劳动关系后的一个月内必须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否则从第二个月开始,要向员工支付双倍工资。面对以上的规定,目前绝大多数企业为了避免二倍工资的处罚,都能自觉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但目前在广东省内却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员工入职后,以各种理由,故意不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以未签订劳动合同为由,要求用人单...
·如何办理员工劳动合同的签订,续订,变更,解除,终止
劳动合同作为公司与劳动者之间的一个重要凭证,认识了解它十分重要,那么如何办理员工劳动合同的签订,续订,变更,解除,终止呢?如果想要了解更多这方面的法律知识,请看下面我们特别为您收集整理的资料。
《劳动法》关于如何办理员工劳动合同的签订,续订,变更,解除,终止的规定如下:
一、劳动合同的签订
第十二条总公司在职工正式开始试用期的第一天,应由人事本部安排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一式两份,职工与...
·一、工伤企业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吗?
一、工伤企业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吗?工伤企业是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在工伤期间,用人单位不得单方解除劳动关系。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法律明确规定了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
·误工费保险的法律规定是怎么样的?
误工费保险的法律规定是怎么样的?
关于受伤期间保险公司赔付误工费的问题,有很多消费者反映具体的证明和办理流程比较复杂。保险业内专家表示,在受伤期间如果相关人员的工资没有停发,一般而言保险公司是不赔误工费的。在遇到上述情况时,当事人应该与保险公司和所在单位进行积极沟通,看哪种方式更有利于自己。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
·旷工被辞退影响工伤赔偿吗
工伤期间因旷工被开除,开除合法没有解除合同的补偿,不合法的可以主张继续履行合同或者赔偿金;因旷工被解除合同享有工伤方面的补偿。对工伤职工遭受事故伤害造成身体伤残和影响就业的补偿,与员工解除合同原因无关。解除合同享有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用人单位支付的一次性就业补助金。《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
·用人单位不写工伤认定怎么办?
用人单位不写工伤认定怎么办?
一、用人单位不写工伤认定怎么办?
可以由本人或者其直系亲属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
·婚后工资奖金是夫妻共同财产吗
婚后工资奖金是夫妻共同财产吗
一、婚后工资奖金是夫妻共同财产吗?
婚后工资奖金一般是夫妻共同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生效)
第一千零六十二条 【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
·2023年疫情期间拖欠工资怎么办?
一、疫情期间拖欠工资怎么办?因此次疫情,假期延长和复工延迟属于企业无法预见的客观情况,延迟复工的企业可以在复工后的最近工作日发放工资。同时,企业应注意告知员工延迟发放事宜。(1)用人单位遇到非人力所能抗拒的自然灾害、战争等原因、无法按时支付工资;(2)用人单位确因生产经营困难、资金周转受到影响,在征得本单位工会同意后,可暂时延期支付劳动者工资,延期时间的最长限制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行政部门...
·临时工礼拜天不加班双旷工吗?
临时工礼拜天不加班双旷工吗
不算旷工。临时工与正式工一样,同样享受公休日休息,如果公司安排加班而不加班,不算旷工,但违反公司规定,必须处罚。准工时就是五天八小时,但单位若提前有通知加班,如果你不去,就是不服从单位合理安排,除不能扣除底薪和全勤外,其它工资均可以扣取,发工作绩效等等。
临时工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加强临时工的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根据国务院《全民所有制...
·《工伤保险条例》司法解释48小时死亡不算工伤?
《工伤保险条例》司法解释48小时死亡不算工伤?《工伤保险条例》司法解释48小时死亡算工伤,对“48小时”内抢救无效死亡为工伤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认定:1、死者是否在工作时间、工作岗位突发疾病;2、是否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48小时”的起算时间,以医疗机构的初次诊断时间作为突发疾病的起算时间。文件依据: 劳社部函〔2004〕256号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三条规定: “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