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婚姻家庭律师
律师热线 025-84110110
离婚诉讼财产分割子女抚养涉外婚姻
遗产继承债权债务过错赔偿联系我们
首页 >>文章

寻衅滋事罪和打架斗殴哪个重

打架斗殴行为要是情节严重的话,则就会构成聚众斗殴犯罪。那么,从法律角度来看看,聚众斗殴罪与寻衅滋事罪哪个更严重一些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为您解答。

一、寻衅滋事罪和打架斗殴哪个重
聚众斗殴罪与寻衅滋事罪,两罪都是刑法分则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第一节扰乱公共秩序罪中的罪名。确定哪个罪名重的方法,要看法定最高刑,法定最高刑高的为重。如果法定最高刑是相同的,要看法定最低刑,最低刑高的为重。聚众斗殴的法定最高刑是十年,而寻衅滋事的法定最高刑是五年,当然是聚众斗殴罪罪名更重。
二、寻衅滋事罪如何认定

(一)、主观要件体现任意性。
司法实践中,那种纯粹为了寻求精神刺激而恣意破坏社会公共秩序的情况并不多见,更多的寻衅滋事行为是在各种复杂情况相互揉织在一起的情形下实施的。其犯罪动机和目的往往是逞强好胜,无故无理殴打他人等,以破坏公共秩序或公共生活规则来寻求精神刺激。这一动机和目的,决定了本罪矛盾指向决不局限于某种具体的社会利益,不局限于某人特定对象,而是一种无视社会法纪,为所欲为的行为。因此,行为人在主观上必然体现出任意性。
(二)、客观方面体现随意性。
该罪所侵害的对象一般来说是不特定人和物。以此观点也必然推出这样结论:凡是基于某种个人的利益冲突,或是为了取得某种特定的物质利益,就不能认定为寻衅滋事行为。寻衅滋事罪客观上有4种不同的行为,即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强拿硬要或任意损毁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但其侵害的客体是同一的,侵犯了社会公共秩序。寻衅滋事罪的4种行为均规定情节严重(恶劣),即行为人对社会公共秩序侵害的程度严重,否则不能认定为犯罪。认定寻衅滋事行为需情节严重的行为,体现为(1)手段残忍或极为卑劣,或持械殴打他人,视为情节严重。(2)行为次数为多期,行为人次数愈多,主观恶性就大,愈能说明行为人无视法纪,藐视社会的程度;(3)社会危害性,按其行为和危害后果确定是情节严重还是情节恶劣,就是行为人的社会危害性。情节严重的,是指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的公私财物数量大的;造成恶劣影响的;多次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公私财物受到严重损失的,等等。情节恶劣是指随意殴打他人手段残忍的;多次随意殴打他人的;等等。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是指出于取乐、耍威风寻求精神刺激等目的,无故、无理追赶、拦挡、侮辱、谩骂他人。这里的情节恶劣的,主要是指经常性追逐、拦截、辱骂他人的;造成恶劣影响或者激起民愤的;造成其他后果的,等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是指以蛮不讲理的手段,强行拿走、强行索要市场、商店的商品以及他人的财物,或者随心所欲损坏、毁灭、占用公私财物,引起公愤等。从聚众斗殴犯罪与寻衅滋事犯罪的最高刑期上面看,显然是聚众斗殴犯罪要重一些,法律规定最高刑期为10年,而寻衅滋事罪的最高刑期为5年。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法律咨询平台咨询这方面的律师,的专业律师会帮助您解决相关问题,维护你的合法权益。



相关内容:

·构成玩忽职守罪的要件有哪些
    构成玩忽职守罪的要件有哪些 一、构成玩忽职守罪的要件有哪些 (一)客体要件 玩忽职守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如果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背职务上的注意义务,滥用职权,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其职责,必然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和秩序,不仅会损害、破坏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的严肃性,而且还会给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损失。 (二)客观要件 玩忽职守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


·大学生盗窃罪会面临什么处罚
    大学生在校读书期间,有的因为家境贫困或者自身的原因,可能会做一些违法甚至犯罪的行为,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偷盗,这种行为是会涉嫌盗窃罪的,但是由于大学生毕竟是学生,身份较为特殊,很多人就想知道大学生盗窃罪会面临着什么样的处罚,会不会被判刑? 1、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最高检行贿罪的判罚是什么?
    一、最高检行贿罪的判罚是什么? 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条 对犯行贿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对...


·诈骗罪量刑的标准是怎样的
    诈骗罪量刑的标准是怎样的 一、诈骗罪量刑的标准是怎样的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 1、诈骗不足4000元的,为罚金刑;4000元以上不...


·网上办理无行贿犯罪的依据是什么
    有行贿做法的这些人员当时的心态肯定都是希望相关国家工作人员能够给自己大开方便之门的,可实际上,行贿不仅会亲手将自己送到班房当中,将来在市场竞争的过程当中会失去更多的大好机会的。因为同类型的企业在参与政府招标的活动的时候是需要出具无行贿犯罪证明的,可有些不了解的负责人就比较关注,网上办理无行贿犯罪的依据是什么? 一、网上办理无行贿犯罪的依据是什么? 这个网上不能办,要去你公司注册地的基层检察院职...


·妨害信用卡管理罪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妨害信用卡管理罪既包含了妨害行为的选择,也包含对象的选择,行为人只要实施一种行为侵害一种对象即可以成立本罪。那到底妨害信用卡管理罪量刑标准是怎样的呢?请跟随我们一起在下文中进行了解。 一、妨害信用卡管理罪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妨害信用卡管理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量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


·诈骗罪的认定,不管是通过哪种方式进行诈骗,只要构成诈骗的事实
    诈骗罪的认定,不管是通过哪种方式进行诈骗,只要构成诈骗的事实,就可以进行认定。微信诈骗就是一种常见的诈骗的方式。在进行被骗之后,我们要及时的进行报警,可是,其实我们在进行立案的时候,是有一定的金额的限制的,那么,微信被骗多少才能报警呢? 一、微信被骗多少才能报警 这个要看当地的立案标准了,一般被骗后: 1、保存好相关的对话的截图,汇款的凭证等相关证据。 2、然后向当地的公安机关报警。 诈骗...


·最新苏州市寻衅滋事罪量刑标准
    虽然《刑法》中对寻衅滋事罪的量刑作出了明确规定,即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但同时允许各地高级人民法院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在此范围内作出更为详细的量刑。今天,我们带来的是苏州市寻衅滋事罪量刑标准的内容,帮助你进行了解。 1、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构成寻衅滋事犯罪的,量刑起点为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1)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2)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


·强奸罪证据不充分怎么处理
    强奸罪证据不充分也可以叫做证据不足,这是在诉讼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情况。而此时刑事案件已经起诉到了法院,那强奸罪证据不充分怎么处理呢?请跟随我们一起在下文中进行具体了解。一、强奸罪证据不充分怎么处理强奸罪因证据不足,如果公安机关补充侦查后,再次送检察院,检察院审查后可以确定起诉或者不予起诉,如果起诉,法院经过审理,有以下几个结果:1、认为证据不足的,驳回诉讼请求,疑罪从无,无罪释放;2、认为证据确...


·量刑规则和加重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量刑规则和加重的构成要件是什么?量刑规则和加重的构成要件是存在着法律当中所明确规定的情节,比较恶劣的行为,这存在这些情况的时候会加重处罚。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数量既是量刑的规则,不是加重的构成要件,很多刑事案件以数量作为量刑的标准,例如数量巨大、巨大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一条 【量刑的一般原则】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


·成立过失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吗
    过失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吗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过失犯罪,指在过失心理支配之下实施的、根据刑法的规定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刑法》第十五条规定: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二、过...


·持有假币罪既遂法院会判多久
    (一)、持有和使用假币罪处罚条款依本条之规定,犯持有、使用假币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二)、持有和使用假币罪认定在认定持有、使用假币罪时,总的讲,要根据案件事实和刑罚的有关规定,进行系统分析,从中做出...


电话咨询.|.短信咨询.|.留言咨询
©Copyright Reserverd
南京婚姻家庭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