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
工伤保险条例
工伤保险条例
第五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一)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的决定不服的;
(二)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
(三)用人单位对经办机构确定的单位缴费费率不服的;
(四)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认为经办机构未履行有关协议或者规定的;
(五)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对经办机构核定的工伤保险待遇有异议的。
第三十一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作出认定为工伤的决定后发生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支付工伤职工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 ◆单位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支付工伤职工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
二、工伤管理条例规定:
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工伤认定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行政职能,认定结果不是用人单位随便认可或不认可的。用人单位对工伤认定不服的,可申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如果申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时效已过,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作出的工伤认定已生效,职工直接找单位落实工伤待遇。单位不为职工落实工伤待遇的,职工可申请劳动仲裁。
如果申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时效没过,而且单位已申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则要等待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结果出来,工伤认定书的效力确定后再找单位落实工伤待遇。
我国法律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劳动者在受了工伤以后会获得赔偿,只是需要进行认定。但即使认定为工伤,但单位不服工伤认定结果,工伤认定单位又上诉了这也是可以的。因为法律维护的是社会的公平和工作。法律工作者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工具来维护社会的工作。经工伤认定单位又上诉了以后单位胜诉的,就不能获得赔偿。
|
|